楷体_GD2312是什么意思-楷体gbk-政治学习资
2017年12月03日发布
楷体_GB2312,是楷体字体的一种.
因为楷体分为四种:
一、楷体_GB2312, 只能显示简化字的常用字;
二、楷体_BIG5,只能显示繁体字的常用字;
三、楷体GBK,能同时显示简化字与繁体字的常用字;
四、楷体GB18030,能同时显示绝大部分的汉字.
毫无疑问,四,价值最高.
类似问题
类似问题1:楷体字的意义是什么呢开题字的意义急需[语文科目]
楷体字的意义找不到,不过学楷体字的意义找到了,如下:
为什么初学书法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在楷书上呢?其实这里面涉及到一个『技』的问题,圆熟的笔墨技巧和深厚的艺术功力可以说是书法的基础,离开了这根本就很难入『道』的境界,书法艺术中的意境、神采、趣味、气韵、风度都必须凭借技巧和功力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昔人有言:『君子图本,小人图末.』初学书法当必先脚踏实地,以沉着为本,而后能绝迹飞空,入痛快之境地.而楷书是锻炼沉着功夫中最为理想的书体,或以唐人楷法入手,然后流溢为行草;或彻上彻下,从篆隶入手,而后施之于金石,本立而道生,此不易之理也.学习楷法至少有以下几点:
一、楷书具有较为广泛的实用价值.由于楷书具有通俗易识、端重庄严的特点,故凡高文大册、殿宇庙堂之记铭、记功颂德之碑文,必都以楷书为主,以示庄重肃穆,其中还包括重要文书的誊写,经文写卷的抄录,名胜古迹的题字等亦常以楷书为载体,至于他的观赏价值则更高,一幅精美的楷书作品悬挂在展所或斋室中,不仅能与其他书体相交辉映,而且还能产生一种静的氛围,于萧斋静对中百看不厌.
二、能陶冶人的情操.当今社会生活节奏较快,人际关系也比较复杂,人们在工作之余暇,总想松弛一下紧张的神经,调节一下紧张的气氛,当然遣兴游戏的种类很多,但亦不妨以练字作为一种选择,最好先营造出一个比较幽雅的环境,窗子十分明亮,书桌亦很干净,案头置几本古帖,墙上悬挂名人字画,泡一壶茶,燃一支烟,然后焚香默坐,随意取一册字帖翻阅,看到会心处,不觉心中技痒,手下欲书,则铺纸濡笔,于静坐中作楷法数十字或数十行,自能使人平矜释躁,万虑消沉,写到得意处,自觉心花怒放,眼前一片化机,此非人生之乐事乎!作书不仅能陶冶一个人的情操,更能酝酿一个人的学问.书法艺术古人视为小道,是博学余暇,游手于斯的末技,但他却与文学、诗词、音乐、绘画、舞蹈乃至哲学和美学等有着密切联系,若要写好字就必博涉这些与之相关的姐妹艺术,于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审美观念,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在超脱凡俗的胸襟里升华自己的理想.作书写字又能寄托怀抱,排遣心性,人生或时有窘困、潦倒、落魄、失意之时,古之文人因牢骚愁怨之感,发沉雄伟博之辞,诗人则以万种苦心不得已而寓之于诗,而书家则于笔墨中宣泄自己的情感,在一种虚一而静的境界中澡雪自己的精神.艺术创作应该是一种超然于功利之上而不计较利害得失的活动,作书是一种游戏,又是一种消遣;既是一种雅事,亦是一种闲事,如果功利性太强,过分地追求结果而忽略了过程,如果自我感觉太良好而肩负着一种历史的使命感,势必就会在挫折中给自己带来一连串的痛苦.特别是在当今社会中,艺术的商品化亦确实促使一些人躁动不安,以急功近利之心,行舍本图末之举,朝学执笔便暮夸己能,理法未备便奢言抒情,规矩未谙便自诩创新,气格未成便狂言个性,希荣慕势,博浮誉于一时;弛逐声利,与时俗之共好,于是学道入魔,野狐惑世,则未有不踬者也.故学书之道,入门要正,心态要平,入门正则能达其变,心态平则能通其灵,排除一切杂念,在这微妙的天地里通灵达变.作书写字还可以颐养身心,古人要求作书前宜先散怀抱,任情恣性,而作书时宜收视返听,绝虑凝神,一心一意注意到笔尖在纸面上的运动,这和气功中的意守丹田有同功异曲之妙,书画家多长寿,是笔墨氤氲,有烟云供养,能给人一种无穷的乐趣,历史上有多少骚人墨客、文人雅士乐此不倦,虽终老而不以为厌,原因就在于他们已深切体会到这种甘苦,由是可知,作书不仅可以恢扩才情,酝酿学问,亦可以消磨时日,颐养身心,而不仅仅在于名利二字.
三、作楷可锻炼笔力.就书法艺术本身而言,『力』是共性的美,不论何种书体,何种风格都必须以充沛的笔力为后盾.一个书者要得之于心而应之于手地驾驭和控制一支柔软的毛笔在宣纸上挥运自如决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花大力气,下大功夫才能得到.『力』虽有刚柔、虚实、动静之分,但必须以沉着为本,点画能沉劲入骨,入木三分,用笔如用刀,如刻入缣素,所谓『藏骨抱筋,含文包质』,而后能入空灵之境.其实笔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效果,它不仅与执笔和运腕有关,而且还与点画的厚度、深度、形质以及用笔的方圆、中侧、节奏、笔势等方面有关,还涉及到字形的间架结构,而这一切最基本的要素都可以在楷法中得到锻炼.正如梁谳《学书论》中所谓:『学书须临唐碑,到极劲健时,然后归到晋人,则神韵中自俱骨气,否则一派圆软,便写成软弱字矣.』篆书为圆笔中锋之本,隶书为方笔侧锋之源,而楷书则方圆并用,中侧兼施,古人作书以通身精神赴之,故能名世,今人若视为小技,聪明人不肯下笨功夫,即便笔性极好,亦只能入佻巧、飘忽、浮薄之藩篱而难入堂奥之妙.
四、作楷可以培养一个人沉着、精到、细腻、完满的点画功夫,学书当先具骨力,以用笔为上.赵孟频提出的『用笔千古不易』指的是笔法中的基本原则,非指点画的形态变化.用笔不外乎有方圆、中侧、藏露、曲直、滑涩、肥瘦、刚柔、迟速、虚实之分,虽有主次,但都必须控制在『度』的范围之内,过方则刚而不韵,过圆则弱而无骨;用笔太快笔即直过,意思浅薄,太慢则笔机凝滞,骨肉冻痴;用笔过直则无力,过曲则失劲;太肥则臃肿,太瘦则露骨;太虚则浮怯,太实则沉闷,而贵乎骨肉相称,刚柔相济,虚实相兼,方圆并用乃妙.书写楷书时要求每一点画能完满到位,一丝不苟,使其点画有一种圆浑饱满的立体感,特别是楷书大都以方笔为主,而方笔中的棱角、锋芒、转折、钩超、撇捺、挑剔处蕴含着最为基本的『永字八法』,运用得好,自然富有神采,这种笔法对初学者来说只有在书写楷书中得到解决.其实我很反对『书法是一种线条的艺术』这种说法,在古代书论中亦从未提到『线条』二字,『积其点画,乃成其字』,点是画的缩短,而广义的画都是一种富有韵律变化,形质动荡而富有生命力的笔形,如果我们仔细观赏古人的楷书,几乎没有一样粗细的线条,其中有轻重、有徐疾、有虚实、有浓淡枯湿的变化,亦几乎没有一画笔画是笔直笔平的,他总是于不直中求直,不平中求平,或仰或覆,或向或背,充满着一种动人的姿态,而这一切微妙的变化都能在楷法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五、作楷可以培养一个人知常达变的能力.凡事有常必有变,有经必有权,有法必有化,知其常则能达其变,知其经则能权其化,故形式没有变化就会显得板滞而不生动,富有变化而无节奏就会显得杂乱而无章,学习楷书不仅能使我们掌握最基本的字形结构,而且能使我们掌握因势生形最基本的方法.正与奇、常与变是我们研究楷法中的主要环节,初学书法当先求平正,所谓平正即点画妥帖,结字匀称,体势端正之谓,法度严谨的楷书正具备了这些条件,但高级的楷法还贵于从平正中追求险绝的姿态,在奇峻的姿态中保持其重心的相对平衡,这正是楷法的妙处,是一种合乎情理的微妙变化,决不是靠大幅度的夸张变形所能解决的,这好比一个人一样,五官的基本位置都差不多,但由于五官的绝小差异使每个人的面目都不同,这正是造物者令人不可思议的奇妙之处.前人强调作书贵在正不板滞,奇不怪诞,正好比一个人贵在行欲方而智欲圆一样,弄小聪明,耍小花样,犹如吞针咒水的旁门左道,总不及如来大道之堂堂正正.写楷书亦不能执而不化,板而不变,犹如闾师之读津,禅家参死句,了无生动可言,楷书虽以点画为形质,却以便转为性情,点画与点画之间要笔意连贯,有顾盼呼应之势,使其血脉流通,笔意贯注,楷书就会生动活泼起来,一切变化都必须在笔势的管束下才能显得自然.
由上观之,楷书在书法中的重要意义,一个人的造诣愈深,功力愈厚,后劲便愈足,变化亦愈大,便愈觉无止境.事实证明,一个书者楷书基本功差,即使他的笔性极好,天赋亦极佳,将来也很难在行草上提高.综观我国历代著名书家,几乎无一不精通楷法者,在这基础上流溢为行草,自然可观.
类似问题2:楷书中的折笔是什么意思?[语文科目]
折笔
指笔锋或上或下、或左或右逆返.
折锋可以方折,也可圆折.
方折则出现方棱,圆折则不露锋,成为圆转.
类似问题3:楷书是什么
左边右边啊
类似问题4:楷书有什么历史意义[历史科目]
楷书产生使汉字号化,更进一步删繁就简、规范统一.还形成了汉字独特的书写方式和审美趋向,进而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和繁荣开辟广阔的天地.
类似问题5:楷书的意思是什么
楷书是一种汉字字体,就是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它是由秦代程邈创立的隶书(今楷书,唐以前为隶)长期演变来的,也叫正楷、真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