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7-11 10:07:24 标签:
《折腰》大结局后,评论区骂声一片,这难道仅仅是观众对“BE美学”接受无能,还是另有隐情?咱也不敢说,咱也不敢问,只能默默吃瓜,看看这瓜到底甜不甜。
现在改编剧翻车,那都不是新闻了。仿佛一个魔咒,只要打上“改编”的标签,就自带一种“此剧有毒”的buff。观众老爷们的心情,那真是比过山车还刺激,期待有多高,失望就有多大。但这次,《折腰》的结局,似乎把观众的怒火彻底点燃了。
平心而论,这部剧开播的时候,确实火了一把。俊男靓女,权谋爱情,该有的元素都有了。数据也好看,演员也卖力,粉丝更是摇旗呐喊,恨不得把这部剧吹上天。可这结局一出,直接把之前的努力都干报废了,好比辛辛苦苦盖了栋楼,结果地基没打好,直接塌了。
观众不满的点,集中在配角的命运上。主角甜甜蜜蜜,一家三口幸福美满,这当然喜闻乐见。但配角呢?死的死,残的残,仿佛都是为了衬托主角的伟大爱情而存在的工具人。尤其是大乔跳城楼那一段,更是引发了众怒。原著里活蹦乱跳的角色,到了剧里就领了盒饭,这换谁能接受?
这就引出了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魔改。
改编剧,改是肯定要改的,毕竟小说和影视剧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但问题在于,怎么改,改多少。有些编剧,可能觉得自己是天选之子,灵感爆棚,非要把原著改得面目全非,好像不这样就体现不出自己的才华。结果呢?往往是画虎不成反类犬,改得四不像,让原著粉哭晕在厕所。
《折腰》这次,据说就属于这种情况。原著里明明可以被救的角色,硬生生被写死了;一些重要的剧情,也被砍得七零八落。这操作,简直让人摸不着头脑。难道只有主角才配拥有happy ending吗?配角就活该当炮灰吗?这种“主角光环”过于强大的设定,在如今的观众看来,简直是low爆了。
更让人无语的是,有些导演和编剧,似乎对原著有一种蜜汁自信。他们觉得自己的改编,比原著更好,更符合逻辑,更具有艺术价值。但事实往往是,他们的改编,不仅没有提升作品的质量,反而让作品变得更加平庸,甚至更糟糕。
说白了,这就是一种“我比观众更懂”的傲慢心态。他们觉得观众是傻子,只要给点糖吃,就能糊弄过去。但现在的观众,可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他们有自己的判断,有自己的喜好,如果你不尊重他们的意见,他们就会用脚投票,让你知道什么叫做“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话说回来,导演邓科这次也算是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之前他执导的几部剧,比如《赘婿》、《与凤行》、《大奉打更人》,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这次《折腰》的翻车,也让他受到了不少质疑。有人说,他能成功,是因为遇到了有演技和话题度的演员,剧本身并没有什么亮点。
这话虽然有点扎心,但也并非没有道理。一部剧的成功,当然离不开演员的努力,但导演和编剧的作用同样重要。如果剧本本身就存在问题,就算演员再卖力,也难以挽救。
我们也不能一棍子打死所有人。内娱编剧的水平参差不齐,有好有坏。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在很多编剧,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他们缺乏生活经验,缺乏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写出来的东西,要么是悬浮的偶像剧,要么是狗血的家庭伦理剧,很难引起观众的共鸣。
更重要的是,他们缺乏对观众的尊重。他们觉得自己是高高在上的艺术家,观众是愚昧无知的看客,根本不需要考虑观众的感受。这种心态,注定了他们写不出好的作品。
改编剧的成功,关键在于平衡。既要尊重原著,又要进行合理的创新。既要满足观众的期待,又要表达自己的想法。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么改编剧,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现在,观众对内娱编剧的信心,已经降到了冰点。如果他们再不努力,再不改变,那么等待他们的,恐怕只有被市场淘汰的命运。
真希望那些高高在上的编剧们能明白,你们的工资是观众老爷们给的,别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
要我说,下次翻拍,干脆直接AI编剧算了,说不定还能整出点新花样。
逆火学者剧情网致力于提供最新电视剧剧情介绍 、电视剧分集剧情、明星个人资料 Copyright @2008-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逆火学者剧情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3009294号-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