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做什么品牌最容易赚钱
周舟 2017年01月11日发布
一线奢侈品牌和小众奢侈品牌的地位可谓是天壤之别,一线品牌躺着就把钱挣了,但是小众奢侈品牌的处境却很尴尬。那么今天就分享下2018年做什么品牌最容易赚钱。
一、一线奢侈品牌躺着挣钱,小众奢侈品牌生意难做
只要实体店还是主流,品牌与商场的关系就是绕不开的话题。拥有一家奢侈品在线购物网站的Frank最近打算开一家实体店。几经周折,他在上海金融核心陆家嘴的一家中高端商场里,拿下一个约50平方米的铺位。据估计,这个铺位每年要“烧”掉大约100万元人民币。租金等费用如此高昂,Frank并不指望实体店赚钱,而更多地期待能在经常逛街的金融白领心目中产生广告的效果,以促进网站的线上销售。像Frank这样的小众奢侈品代理商,与商场的经理们打交道时通常占不到上风。而那些深入人心的奢侈品大牌们,眼下却享受着众星捧月的待遇。只要实体店还是主流,品牌与商场的关系就是绕不开的话题。而品牌历史与实力的强弱差距,决定着租赁双方的谈判地位。也许正如行内的俗话:时尚就是势利眼的游戏。

二、经销商代理一线、二线、三线品牌赚钱操作实战分析
经销商怎么能够赚到钱,与经销商的产品组合有直接关系,快速消费品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类,我们不妨分别称之为一线品牌、二线品牌、三线品牌。
一线品牌
包括一些国际上一流品牌,诸如可口可乐、惠氏、联合利华、雀巢、德芙等;也包括一些国内知名品牌,诸如娃哈哈、伊利、蒙牛等。一般来说,一线品牌的投资回报率不高,常见的是“6+1”或“7+1”利润模式,即6%-7%的经销毛利,1%的年度返利,最高的经销毛利一般在11%以下,而且通常实行不退货政策。扣除仓储配送成本,人员工资,费用、损耗及税金后,纯利所剩无几。但是,一线品牌有着多方面的优势:一线品牌有强大的品牌支持,产品畅销,厂方又提供庞大的终端市场维护队伍,经销商经营这种品牌比较省心;经销商可以从下游分销商获得较短的帐期甚至现款结算的条件,资金周转迅速,也基本没有经营风险;营业额大,地区市场年营业额从几百万至几亿不等。一线品牌通常在渠道上“非卖不可”,经销商可以借助它快速建立销售网络,而且可以借此获得优惠的卖场交易条件。
二线品牌
通常指的是具有较高的产品品质,没有大规模品牌运作,但提供主动、熟练渠道促销支持的品牌。二线品牌的投资回报率比较高,通常在12%~20%之间。二线品牌的特点有这样几个:品牌知名度一般比较低,有些以区域性品牌的特点出现;没有终端市场维护队伍或队伍人数较少,终端维护工作由经销商承担,经销毛利包含大约占营业额的1%-1.5%的终端维护成本;经销二线品牌同样可以获得较高的营业额,地区市场年营业额可达几百万以上;二线品牌产品在现代渠道的结款期较长,需占用大量资金,经销商要承担相应的银行利息;市场管理水平较低,也不规范,对经销商的要求较高。
三线品牌
基本上没有什么知名度。他们一般通过对一些低收入人群或一些狭小的市场进行定位,或用远低于同类产品一、二线品牌的价格冲击市场。三线品牌的特点有这样几个:品牌知名度低,价格不透明,经销毛利可达30%-40%以上;由于品质较低,且没有好的市场策划,因此营业额一般不大,地区市场年营业额在几十万以下;容易发生滞销的现象,退货及损耗也较大;经销商需承担市场投入费用的风险;产品的寿命周期短。
经销商经营三线品牌存在很高的风险,但由于经销毛利高达30%-40%以上,呈现“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景象。一些经销商发挥自身敏锐的市场观察力,在浩如烟海的三线品牌中寻找出能满足当地市场需求的产品,实行“短平快”的操作,也能斩获颇丰。经营三线品牌需不断淘汰产品、引进新品,以解决产品寿命周期短的问题。
经销商的最佳产品经营模式我们先来来分析一下每一百万流动资金分别单独投资三类品牌的回报情况。
投资一线品牌
假定经销毛利为7%。 以典型的仓储销售方式为例,配送成本2%,人员工资1.2%,管理费用0.3%,损耗0.2%,税金1.4%,每月利息0.5%。假定结款期为15天,不考虑货款在途因素,一个月可周转二次。每月纯利为:(7%-2%-1.2%-0.3%-0.2%-1.4%-0.5%)×1000000×2=28000元。
投资二线品牌
假定经销毛利为20%。配送成本2.5%,人员工资1.2%,管理费用0.4%,损耗0.3%,税金1.8%,每月利息0.5%。 假定结款期为60天(不同地区、不同卖场有所不同),不考虑货款在途因素,二个月可周转一次。每月纯利为: [(20%-2.5%-1.2%-0.4%-0.3%-1.8%)/2月-利息0.5%]×1000000=64000元。
投资三线品牌
假定经销毛利为40%。配送成本3%,人员工资1.5%,管理费用0.6%,损耗1.5%,税金2.2%,每月利息0.5%,市场投入费用6%。假定结款期为75天(不同地区、不同卖场有所不同),不考虑货款在途因素,二个半月可周转一次。每月纯利为:[(40%-3%-1.5%-0.6%-1.5%-2.2%-6%)/2.5月-利息0.5%]×1000000=95800元。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单独投资一线品牌收益最少;单独投资二线品牌,尽管结款期延长,但每月收益较高;单独投资三线品牌每月收益是最高的。
事实上,如果一家经销企业单独经营三线品牌,虽然收益最高,但销售是很不稳定的,而且很难在渠道上建立影响,与卖场的谈判始终处在不利的地位。经常性的产品“突然死亡”,会给企业的稳固经营带来很大的伤害。单独经营二线品牌,虽然收益和销售的稳定性比较高,但需占用大量资金。单独经营一线品牌,尽管销售不愁,风险不大,但收益不高。
所以,如果一个经销企业通过对上述三类品牌分别选取若干个品牌进行组合经营,就可以把三类品牌的优势进行互补,降低机会成本,达到最佳的收益和经营稳定性。在这种经营组合里:
一线品牌的任务:承担企业基本运营成本,保证企业正常生存;与二、三线品牌捆绑后与卖场谈判,提高二,三线的交易条件,比如缩短帐期、降低固定的月扣和年扣等。协助二、三线品牌快速覆盖销售网络;摊薄二、三线品牌的配送成本、工资、及管理费用。 第五,一定的纯利贡献。
二线品牌的任务:在一线品牌承担基本运营成本后,二线品牌成为利润的贡献主体;一线品牌由于销售量很大,经销企业为满足其经营需要配备大量人员、仓库、车辆等,一旦由于某种原因失去经销权,反而成为沉重的负担。此时,二线品牌可以保证企业的正常生存,加强了经销企业抗击风险能力;为三线品牌提供终端市场维护队伍。
三线品牌的任务:有一、二线品牌做为后盾,三线品牌进一步加大利润率,只需注意损耗的控制即可产生极高的获利。三线品牌由于单品营业额很小,销售权重不能太大,否则容易因单品过多产生管理问题,反而降低获利能力。
一般来说,一个发展得比较好的经销企业,一、二、三线品牌的销售权重控制在40%、40%、20%为最佳产品经营模式。此时,每一百万资金的投资收益可达到单独投资一线品牌的三倍左右。具体在品牌数量上以一线品牌1-2个,二线品牌4-6个,三线品牌5-8个最佳。
三、倒贴都没人要:二线品牌做不大的原因分析
一个品牌做到国内非常强势,大众皆知,网点便地,肯定有各个方面的原因。在这里 我们不提品牌,不说产品,也不提广告售后等因素,单单就市场和渠道等因素作一番分析,希望这些新观点,新视角能给大家带来一些不一样的感受。
1、核心网点同床异梦---身为大房,却面临着小妾的争风吃醋和其它没过门小三的冲击。这是许多二线品牌核心网点的真实写照。就像嫁入大户人家的女儿,自已容貌一般,家世一般,而后面却有众多后进门年轻漂亮的小妾的威胁,甚至男主人在外还有家世显赫的小三等待转正.。同床异梦现时的表现,就是销量下滑。这种情况下,别说发展了,就是自身目前的位置都是问题。那怕市场深耕多年,哪怕关系看视牢不可破,但是由于自已实力不强,品牌知名度在全国范围不高,质量售后等总是存在一些小问题等等,就有可能会因为外力的原因,导致自身地位的不稳!
一些二线品牌传统粮仓的失守或者销量下滑,或多或少就这些因素!许我厂家将厂商关系退步的原因归罪于业务,产品,售后等因素,其实是没有找到最跟本的原因。后继的挑战者,是自已销量下滑最根本的因素。
2、新网点不好开发----赔着嫁妆也没人要。如果一个男人待娶,这时如果有女人上门,一定会是干柴列火。但现在的情况是,绝大多数男人不仅有了家室,甚至还有了一房或数房小妾。如果一个有家室有小三的男人,再有小四小五上门,被拒绝的可能性就会很高了。
说的难听一点,一些小品牌就算同意低身为妾,不做门头,不设任务,甚至倒贴近嫁妆-----支持各种费用那怕开招商会等等,也不一定有人接纳!现状如此,开发难度如此之大,新的市场进入如此艰难,相对于一些厂家来说,增量空间就不可能太大了。
3、一般网点销量上不去--------面临大房打压。虽然有些小品牌愿意安安稳稳的做个小妾,可是同店经营的强势品牌花样迭出的政策以及产品广告等方面的优势,一再蚕食自已的领地,导致自已的销量越来越少,就像是妻妾成群的大户人家,买来的小妾资色家世都不及大房,话语权不及大房,其唯一的存在价值就是侯补和备胎甚至传宗接代,身处这种处境,期望老爷多留宿几晚,未免有点奢望。
处于此种尴尬处境的厂家,面对商家不进货,销量上不去,自然也无可奈何。可有些厂家,就是贪恋一些大经销商的表面实力,却不去分析自已身处的地位,甚至还满足于人家抛来的点滴残羹冷炙而欣然自喜。
4、新开发网点价值不高-------抢过来的女人,用着花销太大,不用有负当时的付出。所以,当老婆心不甘,当小妾人家不愿,半路夫妻,极有可能过的不平和。相对于一些品牌来说,优质经销商已经被其它品牌抢在手里,就算与别的品牌争抢,也要花费不菲的代价,门头,房租,低价车,低任务等等,拿到手里就是个鸡肋。
不拿却不甘心,当时怎么看怎么顺眼,怎么看怎么让人动心。一旦到了手,却发现,有可能数年都挣不到钱!还有一些小规模的经销商,思路资金经营水平各方面都不高,属于那种典型的低质低效的类别,如果有风吹草动,就会在市场上首批被淘汰。这种经销商,拿了也是暂时的风光,其实是饮鸩解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