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所以苦,皆因心中之烦恼无法消除
周舟 2017年23月09日发布
暑假,我的好友从台湾回来,与他叙旧之时,自他口中得知了一件事。原来,独自一人在外念书的好友,忽然想通了自己往后的目标与方向,因此口拙的他在回来之前捎了一封信给家人,诉说其事。回来之后,家人虽有不高兴以及劝说,可他心意已决,家人唯有全力支持。然而,令他心烦的是,父亲与姐姐还不怎么样,而是母亲的看似同意,却从他归来后,就不断地在叹气。这天天的叹气声,好友说不止叹气的人失望,就连听的人也辛苦。好友的脾性,我自然清楚不过,一旦决定了的事,便无后悔,勇往直前,但他母亲常常有意无意在他面前叹气(他说),就像向他施予一股无形的压力,致使他有些愧疚,可是他的目标又不是能一步登天的,能谈的说的做的他都做了,无奈叹气声仍不断,所以他唯有——忍。
说来可笑,好友说。几年前他父亲公司周转不灵时,也像这般天天叹气。那时最无法忍受的不是别人,就是他母亲。他说他母亲还“口气严厉”地训了他父亲一顿,说些什么不要老是叹气,叹气解决不了事情,一叹寿命缩短3分钟云云,可惜的是,这次叹气的,是处女座的母亲,好友一家人均无计可施。
站在旁观者的立场,我并不是不了解好友母亲叹气的用意和原因,加上好友一家乃是虔诚佛教徒,佛教之说,最根本的就是看破与放下。
这浅显易懂的道理,凡曾接触过佛教之人,皆可能听闻、看过,但能实际做到的“人”又有多少?明白容易,执行难。用个最通俗的例子便能解释:亲朋好友失恋,周边的人常会说何必为了一棵树而放弃整个森林?

岂不知当说话之人自己陷入情关时,个个都变成了林黛玉,还尽了眼泪,为的却还不是贾宝玉。
好友说不想活过半辈子的母亲,因为自己的决定,还整天唉声叹气,也不明白为何念了这么多年经、看了这么多佛书还看不破。其实我是了解的,鉴于上一代走过来的路相当坎坷,想凭着自身经验给予孩子一些意见,使其往后走的路不那么辛苦。我向朋友说出我的想法后,好友说过这番话他早已在信中写过,还说我俩友谊长存不是偶然的,我不禁莞尔一笑。
别后,我左思右想,好友没错,其母一样没错,只不过是心中存有一丝执念罢了。人生之所以苦,好友母亲之所以叹气,皆因心中之烦恼无法消除,一次就放下,除悟道之人,普通人难以做到,但亦非做不到。若一次放不下,那便两次,两次放不下,那便三次,慢慢的放下之后,苦便是空,烦恼便是菩提,凡夫,也许便能得道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