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轻松,才有精力再次活出自己
周舟 2017年30月09日发布
隔壁的邻居要搬迁了。“我们把那房子买下来好吗?”我对大儿子提议。“买来干啥?”“把两间房子打通了,以后你们兄弟俩住在一起,就方便多了。”“兄弟干啥要住一起?”明知这个成天和机器打交道的儿子,讲话没有一点艺术,听在这妈妈心里,还是有些受伤。老爷子出来打圆场:“无所谓啦!兄弟不住在一起,还一样是兄弟。”接下来好一阵子,我绝口不提买楼事。儿子最后在10公里外买了新房楼,准备做婚后爱的新巢。小儿子学的是纯艺术,还当了几年美术讲师。虽然我们谈天的时间也不多,但这孩子就比较懂得照顾妈妈的感受。
“哥哥搬出去了,以后就你和爸爸妈妈住一起吧!”我说。“妈,我也会自己买房子。就当作投资吧,也可以强迫自己每个月储蓄。”他说:“但我会选择最靠近这里的,每天可以回来看您们。”
信言铮铮,他却挽了行李,到长堤的另一端发展了!
去年,这孩子曾经一度去试工,两个星期后跑回来,说:妈,您和爸都老了,我放心不下您们!如今,另一家公司要他立刻走马上任,给的条件又相当优厚,孩子到底还是选择了再次赴沙场。
我无言。马币疲弱,人皆知之。孩子有意寻找他的另一片天空,不管是为理想还是为了经济,我都当他是胸怀大志。3个孩子小时候,时不时都会为了一些莫名其妙的芝麻绿豆争吵,老爷子总是说:哎呀,又来三国演义啦!
如今,孩子都成长了,女儿也远嫁台湾;3个孩子,分居三国,还是一个“三国”,但,家里却清静得怕人。
清静下来,我只好安慰自己:三代同堂,是中国家庭的期望。然,当西方文化淘洗了新一代的思想,东方传统往往在无形中走了位。国内花园住宅区、公寓、甚至组屋都曾经供不应求而价格飞飙,主要的因素还是年轻人都渴望拥有自己的小家庭。
于是,一个家庭里,父母变成“过去”,伴侣是“现在”,孩子是“未来”。
从我们成立了自己的小家庭后,我们总是把全副精神放在孩子身上,陪着他们学走路,生怕他们跌倒、碰撞和受伤;陪着他们学说话、识字,希望他们有健全的起跑点,可以勇往向前;陪着他们读书、深造,企盼他们的未来是最美好的人生,前程锦绣。
未来!许多父母都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未来。自己无法实现的理想,期盼可以在孩子身上兑现。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希望孩子为父母继续。
然而,孩子果真是父母的未来吗?
生儿育女,是天责。儿女羽翼丰满后,就要放飞,这也是自然法则。至于放飞后的鸟儿是否会回来探望父母,就看自己教儿育女的成果,和造化了。
孩子,是父母一辈子的牵挂。然而,为人父母,把孩子养育成人,责任已了,也只能功成身退,让孩子去选择他们自己要走的路。
孩子选择了自己的伴侣,父母只能以感恩的心,祝福他们幸福美满。父母已是他们的“过去”,伴侣才能日夜相陪,做他们的“现在”。
开花散叶,万物方能生生不息、繁衍不绝。孩子有了他们自己的孩子,这下一代,才是孩子的“未来”,是他们的希望。
家庭的延续,就是这样经历一个复一个新的循环:过去、现在、未来;过去、现在、未来……一圈复一圈地循环下去。

我时常都在思考:当我们这一代的未来(孩子)有了他们的未来(孙子),而我们的过去(父母)都不再健在,我们还有什么可以把握的?我想:最实在的,还是抓紧自己的“现在”吧!
身边的老伴,不管是否最完美,都是最美好的现在了。这个曾经与你携手爬山去看日出的伴侣,如今就是陪伴你坐在海边看夕阳的人了。夕阳无限好,珍惜黄昏时。夕阳有多少?黄昏有多长?就看自己能够重新创造怎样的未来。而这个未来,不是孩子,是日子!
当孩子已经有了他们自己的孩子,有了他们自己的未来,我们这些作为过去的,人生路都必定已走过了半百。不管我们能够为自己创造或保留的未来,会是多少个日子,都得珍惜,都得好好应用,才不致浪费。
走过半百的人,或许已经退休了。没有孩子在身旁,其实也无需遗憾。我身边,就有许多这样的老朋友。养儿育女的责任已经完成,担子放下,还我自由、轻松的日子。
自由、轻松,才有精力再次活出自己。把握现在,创造未来。
清静无负担的日子,让自己随心所欲,想吃就吃,想睡就睡,想玩就玩,想穿就穿,想买就买,想花就花……每一日都保持快乐的心态,那才是许给自己最美好的“未来”啊!